立即捐款

政府搞劏房是飲鴆止渴

政府搞劏房是飲鴆止渴

題為編輯所擬。

一直以來,劏房被視為「非法改建」的代名詞,政府無能,未能滿足窮人的住屋需求,將窮人擠壓至私樓,才出現「劏房」。

過去半世紀,香港窮人房屋住屋,一直未消失過,像風土病般一直存在,衹是存在的形態有別,先了非法寮屋、木屋區、鐵皮屋,其後是天台屋、板間房、籠屋、床位,以至近年的「劏房」,全屬香港的恥辱。

英國人為了解決寮屋等諸多房屋問題,將新界寮屋合化法,大力建造新市填,市區則興建徙置區、臨屋,其後有公屋。

英國人處理房屋問題,都是由政府全力主導,不會依賴私人市場,對私樓市場不予維護和同情,公有公、私有私,這是政府權威。

林鄭政府無恥,利用私人唐樓建造「劏房」,其一是令唐樓變成有市場,樓價趨升,造成漣漪效應。其二是將原屬違法的改建合法化,衹許州官放火。其三是永續不合理的「劏房」現象,逃避面對窮人合理住屋需要,飲鴆止渴。

其實,唐樓業主出租,必定以市價提供,像何喜華的「一劏四」為例,也要花十多萬元進行裝修間隔,世上不會有免費午餐,要求市民做善長仁翁,何喜華得到有人捐出十多萬,才成功「一劏四」,這不是錢嗎?如果政府實施「劏房」正規化,又用庫房給予支助,根本就等於以公帑為私樓托市,結果是私樓有價,令房屋需求更難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