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烏地廢大王子立幼嗣 赤裸裸權鬥

邱慕天 2017/06/21 21:31 點閱 24443 次
31歲薩爾曼王儲成為沙烏地王國第三代中的第一人,掌握全國的經濟、國防與外交大權。(photo by 克里姆林宮)
31歲薩爾曼王儲成為沙烏地王國第三代中的第一人,掌握全國的經濟、國防與外交大權。(photo by 克里姆林宮)

【台灣醒報記者邱慕天分析報導】還是狠下心幹了!沙烏地21日傳出消息,2015年來聲勢水漲船高的31歲薩爾曼副王儲,將取代57歲的奈亞夫王儲,成為繼位人選。這是在現代沙烏地王國經歷了超過一甲子「兄終弟及」的詭異傳承後,第一次「隔代傳承」時的赤裸權鬥。

從近年薩爾曼與奈亞夫兩位王儲聲勢的此消彼漲,此一結果已不難預判,而薩爾曼「國內改革開放、國外封殺什葉異己」的方針,今後也必將成為沙烏地內政外交的唯一正統。

傳位新王年齡大

當今沙烏地王國係沙烏地皇室家族的阿布杜拉希茲在1932年統一,他因為娶了22個妻子並一共生了45個兒子(不計女兒),在1953年死後,王位開始以「兄終弟及制」在兒子間一個一個傳位。自1964年以後,每一任新王的年齡愈來愈大,與整個國家平均僅30出頭的年輕人口愈顯「天高皇帝遠」。

尤其阿布杜拉王2005年接續中風10年過世的哥哥上位時已80歲,又2015年90歲過世時傳位給80歲、已開始腦部退化的弟弟薩爾曼王(先王第25子),此時沙烏地「第二代」更大抵凋零,薩爾曼王便於2015年4月將1945年出生的先王第35子穆克林王儲之位廢除,改立先王23子奈亞夫‧本‧阿布杜拉希茲(1934年生、2012年逝)之子穆罕默德‧本‧奈亞夫,開啟王位傳「第三代」的變革。

第三代出線

1959年出生的本‧奈亞夫在2012年起擔任內政部長,他父親也是沙烏地37年的內政部長和王儲,卻等不及即位就死了。美國中情局30年資歷的布魯金斯智囊李岱爾分析指出,奈亞夫有「反恐王子」之名,與父親的反美立場不同,他非常能與美國中情局在內的情報及軍事組織合作;在摧毀基地組織網絡居有首功,獲得阿拉伯海內外極高聲譽。

然而同一時間,1985年出生的穆罕默德‧本‧薩爾曼也因著父親2015年的上位,突然得以排在奈亞夫之後任副王儲,在一大群第三代的王子前空降成為國內前三名重要的人物。

im
圖說:阿拉伯人命名方式為「以父之名為子之姓」,其王室譜系在改動後易另外人混淆,不如圖表顯示清楚。

根據《紐約時報》2016年報導,沙烏地王室有繼位渴望的王親憤怒得跳腳,但作為薩爾曼王最愛的兒子,本‧薩爾曼藉改革國家政府財政、市場化之機,巧妙地迎合了國內廣大的年輕人對多元就業、遠離伊斯蘭神權八股的變革企盼,逐步架空了掌控國營石油(ARAMCO)與公務部門的老皇室們的大權。

破壞信任關係

薩爾曼副王儲與奈亞夫王儲的關係在2016年隨著葉門戰局膠著也陷入緊張。薩爾曼副王儲2015年起擔任國防部長,並主導轟炸葉門什葉派「青年運動」叛軍的「關鍵風暴」行動。但該行動與奈亞夫主掌的情治與安全系統聯繫配合不足,且軍民不分地炸死許多葉門百姓,破壞了奈亞夫替沙烏地跟美國時任國務卿凱瑞、國防部長卡特等人建立的信任關係。

沙烏地兩人的權鬥之勢,在經濟內政改革範疇的「沙烏地願景2030」計畫也由薩爾曼一手主持、奈亞夫的媒體活躍度日漸消失後漸趨明朗。5月間川普訪沙2日配合宣傳「願景2030」,高大帥氣的薩爾曼擔任東道主穿進穿出,並獲川普女兒伊凡卡致詞時多次點名致敬,奈亞夫則不見鎂光;以致今(21)日將奈亞夫從內政部長與王儲之位同步罷黜的決定雖來得狠絕,但也早在國際觀察家意料之內。

重回美右翼路線

薩爾曼王儲的宗教態度較向世俗文化及流行敞開,但政治立場仍屬於強硬的遜尼派本位,對於歐巴馬懷柔伊朗且在敘利亞及葉門內戰對什葉派勢力不夠嚴厲的外交政策曾多番抨擊。《紐約時報》指出,薩爾曼王儲沒有留學經歷,不怎麼能講英文卻愛對西方官員說教,也多次高調接受西方媒體採訪宣揚理念。

他曾批評美國收集入境者指紋「待訪美者如囚犯」;對於伊朗等政權則冷言「與什葉派沒有對話可能」,原因是該派相信874年「消失」的第十二代「伊瑪目」馬赫迪會跟耶穌一同末日再臨、掌管世界,而今日的什葉派主流主張以政治革命行動為馬赫迪的再臨鋪路。

薩爾曼王儲在阿拉伯區域最強力的支持者是阿聯酋的「一號人物」扎耶德王儲。扎耶德是遜尼神學家,且實質掌管阿聯酋的軍事、外交、國營企業,又藉著與歐巴馬政權交好,多次向美國推薦薩爾曼。
5月下旬川普赴沙國參與「利雅德峰會」,即透過扎耶德15日先於白宮訪問鋪路。3人於本月稍早孤立卡達時,又各自代表沙烏地、阿聯、美國表現一致口徑;說明薩爾曼固權後,未來數年中東外交局勢將走向強硬對抗,重回美國右翼鷹派路線。

PA
圖說:阿布達比王儲、阿聯酋副總司令穆罕默德‧本‧扎耶德於美國5月15日訪問白宮,協調聯絡川普總統任上的第一次外交出訪:沙烏地的「利雅德峰會」。(photo by 阿布達比王子新聞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