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臣民成為公民:1918德國共和民主革命(20180109 德國時代周報)

邱慕天 2018/01/09 15:03 點閱 8386 次

《德國時代周報》 Die Zeit
當臣民成為公民:1918 德國革命Als Untertanen zu Bürgern wurden

1918年是德國的元年。這一年是一個新的開始,德國嚐到了和平、自由、共和的甜頭,女性可以投票、議會有了實權、人民能夠選擇。在威瑪共和下,科學與藝術蓬勃興旺。

然而100年前的解放氛圍,彷彿就如中古世紀一樣記憶久遠而隨風飄散了。《德國時代周報》指出,至於如今許多人民幻想回歸臣民身分,抱怨民主沒有嚴明的社會秩序,好讓他們在全球化和數位化的浪潮下依然按部就班。

當然,德國沒人真的想要威廉一世(1861-1888年在位)或二世(1888-1918年在位)回來當王,但也只有歷史記憶能跨越一世紀以上的人,能道出帝國主義的悲劇性、對中央集權的美好統攝不再抱有虛幻不實的想像。

prussia
德意志的統一運動建立在不斷的帝國主義軍事版圖擴張上,也終在1918年戰爭失敗後覆滅。(photo by www.amitm.com)

威廉一世在1871年統一的德國第二帝國,與同時代的英美法民主相比,落後又不合時宜。德國並非沒有同期的進步倡議,早在1799年雅各賓•霍爾德林曾寫下「這不是國王的時代了」,1848年也曾在法蘭克福全國議會起草自由憲法。但強大的王室家族聯姻結盟,將政權牢牢地守在寡頭集團內;1848年那場改革難以上通天命。

比勒費爾德歷史學家漢斯-烏爾里希•魏勒把當時的德國稱為「半專制偽憲政」,也就是一個由第一大的普魯士王國、第二大的巴伐利亞王國和薩克森州和符騰堡州的王國,加上巴登、奧爾登堡等共22個主權王國,以及漢堡、不來梅、呂貝克3個自由市所形成的聯邦委員會作為表面制度,而實際上由普魯士王國暨德意志帝國第一任皇帝威廉所統治的君主立憲國。

這樣的王室聯盟可以輕易地被野心吞噬而捲入大戰。巴伐利亞的路德維希三世夢想成為海權力量,透過把領土發展到萊茵河口,吞併比利時跟荷蘭。薩克森的奧古斯特三世也不惶多讓,意圖吃下東方的立陶宛和波蘭。直到1917年美國在一戰宣戰德國,加上盟友鄂圖曼帝國在東線的潰敗,才終結了這一波勞民傷財的帝國主義狂想。

一次戰後,英法曾施壓要在國際法庭上以戰爭罪審判遜位的威廉二世,多虧美國調停加上荷蘭皇后的提供的政治庇護挽救了他的性命。只是這位舊皇帝餘生讓活在廣大仇家暗殺的恐懼中——他留了厚重的鬍子以防夜間被割喉、床下枕一把左輪手槍才敢入睡。

另一頭,在《凡爾賽條約》的壓迫以及世界經濟危機的颶風嚴峻吹襲下,德國建立新的社會國家基礎,保障勞工、公共住房權,以及全民健保。司法改革更加速了社會進步,領先全歐洲。多虧了「鐵血宰相」俾斯麥在位時期打壓的耶穌會天主教徒、社民黨、猶太人、政治自由派艱苦團結多年,才有這些政治成就。其成果曾因人們的輕忽,在15年內就被希勒特的第三帝國收割。願人們以歷史為鏡。

https://premium.zeit.de/aktuelle-zeit?wt_zmc=fix.int.zonpme.zede.rr.aktausg_angebot.redirect.link.link&utm_medium=fix&utm_source=zede_zonpme_int&utm_campaign=rr&utm_content=aktausg_angebot_redirect_link_link